三国之最风流_7遍观郡北(上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7遍观郡北(上) (第3/5页)

葬后,家里已无半斗余粮,没有一文余钱。
  “这个时候,县廷又下来征收赋税。交不起,就要入狱。里中俗语说:‘县官漫漫,冤死者半’,进了狱九死一生。没办法,只好向乡里的子钱家以地为质,贷钱救济。钱是贷来了,结果还不上。一来二去,地就没了。……,荀君,我都二十多岁了,至今未娶,为何?拿不出聘财啊!要非因得了荀君收留,只怕我早晚要出作赘婿。待到那时,才真是丢尽了我任家的脸面!”
  小任一脸的“往事不堪回首”,又一脸的对荀贞感激涕零。
  他在就食荀贞门下前,连饭都吃不饱,如今跟了荀贞,不但衣食无忧,且因办事得力、忠心耿耿,得了荀贞的信任,被委以“掌管外库”的重任。——荀贞把自己的钱分成了两份,一份是内库,由唐儿掌管;一份是外库,由他管理。虽说这钱不是他的,但只要自家忠心,以荀贞的宽厚慷慨,还会少得了他?好好干上几年,别说娶亲,做个富家翁也不难。
  孩子们嬉笑着从他们身边跑过,几个胆大的歪头瞅了他们两眼,荀贞回以和善的笑容。
  里监门取水出来,用木椀盛着,依然充满警惕,递给荀贞,说道:“没有温汤了,只有这些放凉的。喝完了赶紧走罢,——洛阳挺远的。”
  荀贞道谢,接过来喝了口,让给宣康、小任。
  他装着热,抹了一下额头,抬眼瞧看天空,笑道:“才三月底,天就这么热了。……,敢问足下,尊姓可是‘解’么?”
  “咦?你怎么知道?”
  荀贞点了点里门,笑道:“你们这里门上不是写着‘解里’么?足下既为监门,料来也应是本里人,必是姓解了。”
  “你这行客,好生眼尖聪慧。”
  荀贞顾望里外的田野,装作不经意,说道:“你们这地方好啊。”
  谁都喜欢听别人夸自己乡里。这个里监门的脸上露出笑容,问道:“怎么好了?”
  “你瞧,北边就是颍水。凡临水处,必有灵秀汇聚。我猜,你们这个里肯定出过贵人。”
  里监门哈哈大笑:“哎哟,没想到你这行客不但眼尖聪慧,还颇有几分眼光。俺们这里中的确出过贵人。”
  “噢?我还真猜对了?不知是哪位贵人?”
  “俺们阳城有一个大名士,你知是谁么?”
  “足下说的可是‘天下良辅’?”天下良辅杜周甫,与李膺并称李杜的杜密是阳城人。
  “正是。”
  荀贞故作惊诧:“杜公莫非是此处人?”
  “你这行客,刚夸了你聪慧,怎又糊涂了?俺们里既名为解里,里中自然都是姓解,杜公又怎么可能是俺们这儿的人?……,不过俺说的这个本里贵人,倒是确与杜公有关。”
  “此话怎讲?”
  “俺们里中这人给他驾过车。”里监门得意洋洋,炫耀似的说道。小任、宣康忍不住笑了起来。里监门翻脸生气,怒道:“有什么可笑的!你们给杜公赶过车么?杜公活着时,天下有多少人想给他驾车却求之不得!瞧你们几个这副尊荣,便是给俺驾车俺都嫌!莫说杜公。还笑?”
  小任怒道:“大胆!”宣康亦是变色,差点就脱口而出:“岂敢在督邮面前放肆无礼?”
  荀贞急将他俩制止住,深有同感地对那里监门说道:“足下所言甚是!我曾听人说,说颍阴高阳里荀家的六龙先生曾给有‘天下楷模’之称的李元礼驾过车,回家后,高兴地对家人说:‘今天我终於给李君驾车了’。李公、杜公齐名海内,能给杜公驾车的确是无上的骄傲和荣誉啊。”
  里监门回嗔作喜,喜道:“还是你这位行客晓事!”
  小任、宣康喝完了水,把木椀拿在手中,也不递还过去。荀贞将在西乡与乡民们於田间地垄中交流时练就的闲扯本事拿出,东拉西扯与这里监门说话,不动声色地转开话题,说道:“我这一路走来,虽刚出了阳翟界、进了你们阳城县,可却也见了不少里聚、农田了。说实话,还是你们这里的麦苗长势最好。我见离河不远的地方种的还有稻子。这两年年景不错,风调雨顺的。你们里中的收成应该都挺好吧?”
  里监门沉下了脸,说道:“好,好的很!”
  荀贞只当没看见他变了脸色,依旧满面笑容地说道:“早几年接连大疫,总算老天爷开眼,这两年能有个好收成。不易,实在不易啊。……,既然收成挺好,你们里中的日子应该过得也很是和美。”他向洛阳方向拱了拱手,“全都是因为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