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最风流_10督邮在此(下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10督邮在此(下) (第5/6页)

绳不足虑,但编铁官徒、奴为军?”他踌躇地说道,“铁官徒皆刑徒罪人也,今若编为军伍,会不会反而从贼?”
  “铁官令沈容忠直堪大用,铁官主簿乐进勇武能服众,有他两人出面,贞以人头担保,铁官徒、奴必不会从贼。”
  兹事体大,文太守犹豫不能决定。
  荀贞伏地叩首,言辞恳切地说道:“今事急矣!妖道一起,三千郡卒如何能支?明府若信不过铁官徒、奴,等他们来后,可把他们留在城外,不许他们入城。如果他们从贼,不过给反贼多加一两千人。如果他们杀贼,明府麾下立刻就多了两千劲卒。利大过弊!”
  “卿言有理。”
  文太守同意了荀贞的意见,写了一道公文,派人送去铁官。
  荀贞暗喜。虽说即便没有这道公文,乐进、小夏、江鹄也能把铁官徒、奴编为军伍,但铁官里还有别的吏员,肯定会遇到一些阻力,而今有了这道公文,更好办事了。
  为乐进扫清了这个障碍,他转回话头,说道:“我方才闻钟功曹言语,城中似还在排查波才、波连党羽?”
  文太守苦恼地说道:“可不是么!城中信奉太平道的人不少,为免引起民乱,不能尽数捕拿,只能一个里、一个里地查过去。这么多人,仓促之下,哪里是好查的?查到现在,一个波才、波连的党羽都还没有找到!”
  “我有一友,去年就疑波才、波连图谋不轨,私下暗查,早将他两人在城中的党羽查访清楚。明府可召他来,一问即知。”
  文太守不敢相信,又惊又喜,说道:“竟有此事?此人姓甚名谁,家住何里?快请他来!”
  荀贞应道:“是。”
  他到堂前召来小任,低声耳语几句,背着堂上诸人,从怀中取出波才、波连党羽的名单,交给他,说道:“去吧,将戏君请来。”
  “这一场大功劳”他正是想送给戏志才。
  ……
  小任出了太守府,骑马去戏志才家。叫开了里门,来到戏家院外,下马敲门。
  戏志才与妻子刚刚睡下,披衣而起,出来开门。
  小任与戏志才见过多次,行个礼,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府君有召。”
  今天阳翟城里乱了一天,人人自危。夜闻敲门之声,已让人生疑;听是太守相召,越发古怪。里谚云:“画地为牢势不入,削木为吏议不对”。这大晚上的,太守相召作甚?
  戏妻在室内,只听到了小任说话,不知来者是谁,甚是担忧,见戏志才回到屋里,拽住他的衣袖,不想让他去。
  戏志才大笑说道:“你自嫁给我后,饥一顿饱一顿,吃了多年的苦。今夜,我要借贞之之力,致於青云之上了,以后可以锦衣玉食地养你了,你却怎么反而阻我?怎么?你宁愿吃糟糠,不愿食脍炙么?”
  “夫君此话怎讲?”
  “小任你不认得么?他是贞之家的宾客。此必是贞之荐我,故太守有召也!”
  “荀君?荀君不是挂印归家了么?”
  “今日城中乱了一天,晚上贞之到郡,显然是太守遇到了大麻烦,无计可施,因复请他归朝。我刚才问了小任,贞之刚到郡里不久。他方到郡府,太守即召我入见,如此急促,说明你的夫君我,要得郡朝大用了!”
  戏志才智谋过人,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出仕,不是没有出仕之意,而是因为出身贫寒,没有机会。
  此前,荀彧、荀贞虽然先后举荐过他,奈何时任太守的阴修给的职位太低,他虽为寒士,自恃才高,却也不屑去要,今夜小任奉太守命令前来请他,他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:这一回必是能得重用了,故而毫不犹豫,当即令妻子取来冠带衣服,穿好,又从墙上取下荀贞赠给他的百炼宝剑,坐在床上,抽剑出鞘,对着室外的落雪,弹了一弹,吟道:“藏剑十年兮,一朝露锋!”
  从他读书至今,整整十年了。
  他辞别妻子,带剑出了院门,问候在院外的小任:“贞之有何交代?”
  小任把太守缘何召他的经过说罢,拿出名单,呈给他:“这是荀君查得的城中波才、波连党羽名单住址,荀君说,请君先看一遍,暗记下来。”
  这要换个别人,如荀彧、荀攸、陈群,可能当场就会翻脸,以为荀贞是在侮辱他们。戏志才不介意这些,他唯一在意的是自己的才能能不能得到发挥,压根就不推辞,接过名单,就着小任打的火把光芒,快速浏览了一遍。他记性好,看完就记住了,对小任说道:“走罢!”
  去太守府的路上,他细问了颍阴的情况,神情变得严峻起来,叹道:“我向来自负智谋,与贞之相交数年,今日方知他远胜於我。”他叹的不是荀贞在颍阴的应对处置,而是荀贞竟然早在去年,甚至是前年就未雨绸缪,查清了波才、波连的党羽,这份“远见”让他叹服。
  他不由想道:“前年,贞之巡行郡北,至阳城时,似对铁官徒甚感兴趣。莫非,他那时就看出了太平道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