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49辎重已备 (第6/6页)
,面对信笺,拜伏在地,说道:“家长之教,贞谨记。” 荀攸亦整肃衣冠,对信拜伏,说道:“攸谨记!” 颍阴荀氏乃是荀子后人,荀绲在这个时候,用荀子的名句来激励荀贞,用意清楚,用心良苦。 戏志才动容叹道:“贞之,君家无愧为我颍川望族,天下名门!” 看完荀绲的信,再看荀衢的信。 荀衢的信更简单,只有一个字:“杀!” 这个杀字写得酣畅淋漓,占了整个信纸的页面。只观其字,荀贞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荀衢写时的飞扬之状。 再看荀彧的信。 荀彧的信字数多点,写道:“兄将南下,贼众我寡。《吴子》云:‘用众者务易,用少者务隘’。波才十万众居於颍、汝五十里间,其间虽无隘处,然屯重兵於狭地,此亦兵家之大忌也。兄沉毅果勇,公达缜密谨慎,志才奇谋之士也,破贼之事,无须彧置喙。彧於家中,候兄捷讯。” 荀彧没有参加阳翟守城战,不了解黄巾军的战斗力,因此只能从大势上分析。就像他说的,波才十万众居於五十里间,的确是兵家大忌。这一点,荀贞、荀攸、戏志才也都看出来了。 荀成说道:“文若前几天带宾客巡夜,感了风寒,卧病在床,把信交给我后,他说:只恨卧病,不能共与贞之南下。” 荀贞关心地问了一下荀彧的病情,末了笑道:“文若虽未来,有此一信,价比千金。”问荀成,“仲仁,你此次来,不走了么?” “不走了!不能只让你和公达‘君子易知’,我也是荀家子弟,也要‘君子易知’。” “哈哈。好。”荀贞斟酌了一下,说道,“我今天刚问郡中要了一批辎重,军中尚无辎重官。仲仁,你就来当这个辎重官吧!至於你带来的人和原师带来的人,就都留在中军,为我亲军,如何?” 荀成、原盼齐声道:“诺。” 荀贞和荀成的关系很好,说完正事,戏谑两句,说道:“只是仲仁,你今从军南下,你家中的瓦当可该怎么办啊?” 荀成生平最大的爱好:收藏瓦当。闻得荀贞此言,帐中诸人皆笑。 夜已深,又说了会儿话,给原盼等人安排下住处,各去将歇。 待人都走后,荀贞打开了陈氏写给他的信。 陈氏的信最厚,絮絮叨叨,讲的都是家中事,说家中一切都好,唐儿也好,说她正在给荀贞做新鞋,只是这次来不及送来了,说家中的桃花快开了,说家长荀绲、仲兄荀衢待她都很好,常去家中看她,等等等等,足足写了一两千字。 字数虽多,一字不提荀贞将要南下之事。一字虽不提荀贞南下之事,依恋牵挂之情充盈纸上。 荀贞读毕掩信,负手至帐口,掀开帐幕,仰望夜空。 深蓝的夜空中,明月如镜。不觉已是月圆时。 荀贞回到案前,给陈氏回信,提笔写道: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,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写完,犹豫了一下,又在后写道,“来信已读,将南下,恐丢失,附此寄回。”把回信和陈氏的来信叠好,一块儿放入信封,按好封泥,叫来程偃,吩咐他明日派人送去家中。 —— 1,汉代的后勤制度和杀敌的赏钱。 汉代的计重单位分大石和小石。1小石=0.6大石。 月粮的标准:按大石为二石或二石六斗,按小石有三石或“三石三斗三分少”。全部按大石,则有三个标准:二石六斗,二石和一石八斗。月粮标准的不同与士卒承担的义务有关。 食盐的标准:士卒每人每月三升。 菜钱、肉钱:居延汉简:“第四隧长()之菜钱二百一十六,又肉钱七十,凡二百八十六。第一隧长三年菜钱二百一十六,……”。简文提到的菜钱和肉钱应是由国家供应的。 军服:“袭八千四百领,……,绔八千四百两,常韦万六千八百”。常韦的数量刚好是袭和绔的两倍,“这说明当时是按‘一袭、一绔、二常韦’的方式配套发放的”。 军马口粮:西汉名将赵充国说:“一马自驮负三十日食,为米二斛四斗,麦八斛”,共计十石四升。马、牛除消耗粮食,还消耗大量的秣草,即刍稾,“在赵充国统帅的击羌部队中,一万军马和牛等畜力的月用刍稾就达到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”,折合一马或牛月用刍稾二十五余石。 杀敌的赐钱:在青海出土的大通汉简是西汉晚期的竹简,上边记有:“斩捕首虏二级,拜爵各一级。斩捕五级,拜爵各二级。斩捕八级,拜爵各三级。不满数,赐钱级千。” 2,一辆普通的车一次可装载二三十石,一万多石,需车三百余辆。 《九章算术?均输》曰:“车载二十五斛……。” 《九章算术》成书於西汉末到东汉初之间,由此,当时一辆普通的车载重大约二十五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