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最风流_62五角鼓角声悲壮(下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62五角鼓角声悲壮(下) (第2/4页)

惊喜。这是个好消息。
  荀氏天下望族,党锢一解,族中必有许多人会受到朝廷或公府的征辟,他的岳家许县陈氏亦天下高门,也会有不少人受到征辟,他以前结交下的人脉,如李瓒家等也必定会受到征辟,古语云:弹冠相庆,族人、岳家、友朋,入朝出仕的人越多,对他以后的仕途自然也就越有利。
  送走了李瓒,诸人回到寺中堂上,商议明天的出兵之事。
  荀贞先汇报说道:“下吏奉将军令伐木制囊,从昨下午到今上午共伐树六百余,制成土囊五千余,足以断绝流水,使大军渡河了。”
  汝水不宽,现在春天,河水也不深,最好的渡河办法是干脆从上流将河水截断。
  “很好。”朱俊点了点头,问道,“贼兵这两天有无异动?”
  “贼兵应是已知将军来到,贼渠帅何曼离开了舞阳,领兵返回昆阳,与贼渠帅波才合兵一处。父城的贼兵昨夜也离了城,往昆阳方向去了。”
  “父城的贼兵离城了?”
  “是。”
  孙坚说道:“看来贼兵是想合兵於昆阳,与我死战啊。”
  朱俊轻蔑地一笑,说道:“乌合之众也配与我王师死战?贼兵舍弃父城,倒是省了本将的力气!”他令人在堂上展开地图,行至图前,指点给诸人看,说道,“明日南下,吾等就先取父城,然后再击昆阳。……,文府君,你以为如何?”
  汝水有一条支流名叫滍水(今沙河),正从父城和昆阳之间流过,所以欲击昆阳,必须先到父城。
  文太守也不知是不是从朱俊的嘴里听到了一些朝廷大臣对他的议论,自从朱俊到后,他就神不守舍的,这会儿强自振作精神,答道:“将军妙计,正该如此。”
  “取下父城后,休整一夜,次日便向昆阳进发。欲至昆阳,需要先渡滍水。荀掾,渡河时,你带你本部人马虚张声势,装作是主力,去昆阳对岸假意渡河,我则率主力潜行至此处潜渡滍水。”朱俊看来是早有定计了,他指着昆阳东北十里处,继续说道,“渡过滍水后,贼若出城迎我,便与贼野战,贼若龟缩不出,便围城击之!”
  戏志才忍不住开口问道:“贼若趁我军渡河之时,半渡而击之,如何是好?”
  戏志才是右兵曹史,官职虽不高,却是兵曹的吏员,因此得以参与军事。
  朱俊瞧了他一眼,冷笑说道:“贼若半渡而击,我正可用昔年淮阴侯水淹龙且之计!”
  楚汉之争时,韩信与西楚霸王项羽部下的猛将龙且在潍水交战,韩信趁夜在潍水的上流堆土囊造堰塞水,次日天亮率军过河击龙且军,假装败走。龙且大呼:“固知信怯也。”率楚军追击。韩信见他追击,便令士卒决堰放水,楚军被从中间冲断,惊慌失措,韩信趁势反击,龙且被杀。
  戏志才心道:“潍水湍急,所以淮阴侯此计得以成功,滍水……。”他没见过滍水,不知水流如何,虽然对朱俊此计有点不以为然,但闭口不言了。荀贞见过滍水,但他看了看朱俊刚毅的神色,亦沉默无声。
  堂上诸人皆无异议,都道:“诺。”
  如此议定,朱俊令麾下各部做战前准备,派出探骑,潜渡汝水,再去父城、昆阳、舞阳一带探察敌情。
  到了深夜,哨骑归来,带来的敌情与荀贞汇报的一样。
  何曼、父城的贼兵已到昆阳与波才会师,两边合计战卒四万余人。
  既然敌情没有变化,那么作战计划就不用更改。
  次日一早,全军饱食渡河。
  荀贞留下了荀攸带着乐进、文聘等几个曲守卫襄城、郏两县,率领余部许仲、江禽、高素、陈褒、刘邓等曲合计两千人随军南下。
  朱俊没有用他做先锋,而是令孙坚带本部人马先行。荀贞的主要任务是把汝水上流隔断,以供大军南下。计划辰时渡河,他三更就带着部众去了上流,把树干、土囊堆积到河道中,断绝了流水。辰时前,朱俊到河边视察,河水已经断流,露出潮湿松软的河底。
  辰时,孙坚率本部千余人先行,步卒随后,越骑营和三河骑士殿后。
  孙坚在被朱俊召来前正在下邳当县城,他带来的千余人都是他自己招募的,一部分是如祖茂这样随从他在下邳的乡里少年,一部分是募来的商旅以及淮泗精兵。相比那六七千临时招募来的京畿壮勇,他这一部人马因为许多跟着他平定过许韶、许昌父子之乱,所以比较精锐。故用他先渡。
  全军渡河后,荀贞带着本部两千人最后随行。
  在朱俊带来的步卒、骑士们渡河时,荀贞、荀攸、戏志才、许仲、高素、刘邓、陈褒、江禽等人站在三四里外的上游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