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最风流_1飞书问君何所欲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1飞书问君何所欲 (第2/2页)

,天将流星如火,光长十余丈,把边章、韩遂的兵营映得如白昼也似,营中惊乱,兵卒大多以为这是不祥之兆,边章、韩遂因欲归金城。董卓探听到了此事,大喜,遂於次日和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,大破之,斩首数千级,边章、韩遂败走榆中,张温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。
  仗打到这时,本是汉兵占上风,可紧接着就急转直下。
  孙坚适时在周慎军中,献策道:“贼城中无谷,当外转粮食,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,将军以大兵继后,贼必困乏而不敢战,如果他们弃城逃入羌中,坚与将军并力讨之,则凉州可定也。”
  边章、韩遂是外来之军,在三辅没有根基,大败之下,逃入榆中,城中无粮,唯有从外转运,如果按照孙坚的献策,分兵遣将断其粮道,确有可能一战而定,但周慎没有采纳此策,结果反被边章、韩遂断了自家的粮道,周慎惊惧恐慌,遂弃辎重,仓皇退兵。
  在遣周慎追讨边章、韩遂的同时,张温分遣董卓挟败边、韩之威,进讨另一路叛军,在望垣北董卓被叛军包围,粮食乏绝,进退逼急,眼看要全军覆灭,董卓在近处不远的一条河中筑了一道堰,装作捕鱼,以此来迷惑叛军,然后悄悄地带军从堰下撤退,等过了河,决堰放水,等到叛军发现他撤兵忙来追他的时候,放的水已经深了,不能渡过。董卓遂得以安然退兵。
  这一次进击,周慎等各路进击的兵马均损兵折将,只有董卓全师而归,加上他此前败韩遂、边章的功劳,他因以得封乡侯,食邑一千户。
  邯郸城里,戏志才点评此战,只说了八个字:“胜因天助,败因人为。”
  汉兵虽然进击不利、转胜为败,但时入深冬,天气严寒,韩遂、边章、北宫伯玉等亦稍撤军。
  十二月底,荀贞收到了一封信。
  读罢来信,荀贞颇觉意外之喜。
  邯郸荣、刘备在座,这几个月荀贞与孙坚通信频繁,刘备以为是孙坚又来信了,见荀贞读信时先是怔了一怔、继之微露喜色,乃问道:“可是车骑将军打了胜仗么?”
  荀贞摇了摇头,说道:“非也。”
  “那是什么?”
  荀贞却是笑而不答,等到晚上,他召来戏志才、荀攸,在私室里把这封信给他俩观看。
  他俩看罢,亦如荀贞初见信时,先是一愣,随即微喜。
  戏志才说道:“何伯求既来信询问中尉之意,不知中尉欲以何答之?”
  “以卿之见,我该以何答之?”
  戏志才笑道:“最上自是河南,其次则为南阳。”
  原来,这封信何顒写来的,他在信里写道:“今年考课,赵郡为冀州最,朝议欲迁刘衡与君,不知君欲得何郡”?
  却是问荀贞想去何郡为太守。
  荀贞本以为至少还得再等上个一年半载才能再获升迁,却没料到升迁来得如此之快,不过细想一下,他是去年秋天,也即中平元年被拜为赵中尉的,到明年,也即中平三年,连头带尾算在赵郡待了三年,运作一下的话,以他冀州第一的军功,在朝中也能说得过去。
  听得戏志才说最上河南,其次南阳,荀贞虽明知他是在说笑,亦不禁失声而笑。
  河南郡,帝都所在,南阳郡,帝乡所在,此二郡俱天下名郡,以荀贞之资历,再过十年也许有戏。
  荀贞转问荀攸:“以卿之见呢?”
  “青、兖、徐、荆均可。”
  这几个州都是膏腴富庶之地,经济、文化发达,州中的郡太守之位向来都是抢手的香饽饽,在这几个州为吏,既轻松,又易得名。
  如果只从仕途考虑,此数州均可,但荀贞知天下大乱,却不能单从仕途考虑,他还得为以后考虑。他往常没事时,对着地图盘算过很多回了,也曾设想过如有机会选择该选择何州何郡,他得出的结论是:首则兖州,其次徐州,兖州的陈留郡为上上之选。
  陈留郡南与颍川郡接壤,西北与赵郡只隔了魏这一个郡,日后天下乱时,至少在初期对他是最为有利的。如不能得陈留,徐州西与豫州接壤,东临大海,天下若乱,也不失为一处好地。
  荀攸的建议和他不谋而合,他即顺水推舟,从善如流,回信何顒:“离乡日久,每思亲人,别无所愿,唯愿得兖、徐二州一近乡之郡。”
  书成,遣人快马送去洛阳。
  一个多月后,中平三年春二月初四,朝廷的诏书下来,拜荀贞为魏郡太守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