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商引资有奇招 (第3/3页)
的中国就是场灾难。 用水泥来招商引资,促进中国的水泥工业,并且刺激东北乃至全国的航运事业,一举多得。 李安生小时候见多了这些水泥船,几千吨排水量的也见过,更多的是乡间那几吨数十吨的小船,尤其那几吨的水泥船,乡间能派上的用场大了去。 这艘水泥船虽说是试验型,但还是装了汽轮机,李安生等人上了船,让人开了起来。 周学熙在水泥船上爬上爬下,心情激荡,他办的启新洋灰厂利润不错,准备继续扩大,限于资本而无法立时实现,可这水泥船一出,相信谁都能看到对水泥的巨大需求作用,股东们甚至都不用游说,自己就会掏钱出来。 可他也有紧迫感,有意投资水泥厂的富商不在少数,相信水泥船的功效一经证实,制造技术流传出去,水泥立马就会成为热门紧俏货,这水泥厂必定会接二连三的开办,竞争加剧。 有喜有优,但他还是颇为感激李安生,对方提前告诉他水泥船的出世,便是给了他宝贵的时间,而且,对方的善意他也能感受到,只要水泥船的制造技术控制在李安生手上,他周学熙成为水泥之王就更有把握。 这些技术早晚是要流传出来的,毕竟大清没有什么专利权不专利权,看李安生的意思,也没打算捂紧这些技术。 好东西就要拿出来分享,让大清全国都得到好处,洋人的航运不是到处都在挤压国人航运吗?那好,用水泥船来跟你拼,让你那些钢铁壳子在水上飘着,生锈浪费。 洋鬼子得了去水泥船制造技术也没用,那些大型航运公司只怕会争先恐后的抹杀这种船的制造技术,难不成让他们那些已经占据中国内河的轮船都报废? 水泥船的确犀利,虽然一时之间无法用于远洋航运,但是内河与近海航运却是利器,洋人的航运公司根本就无法抵挡。 周学熙很希望能够看到水泥船真的能够大量制造,并且制造技术能够不断提高,那样的话,整个大清都会出现水泥狂潮。 “水泥船不仅能够刺激航运业与水泥业的大发展,也能够刺激民间对水泥的需求,比如修路、建房、码头,甚至是军事,水泥制造水平将会越来越高,成本也越来越低,整个国家都将会为此受益无穷。如此一来,每年要少进口多少钢铁与水泥。民用且不提,光是沿海的码头、港口以及要塞、炮台等设施,过去因为资金与材料缺乏的,将来很轻易就能建起来。” 李安生与周学熙没有用官职相称,而是心有默契,在商言商。 这个时代同样会因为利润的可观出现大规模重复建设,说来说去还是在洋人的挤压下,能赚钱的行当的确不多,水泥行业大规模的投资,也能够促进民间对于水泥的应用。 “如此一来,自然能减少进口,省去了大笔的银钱。只是,都想着这水泥,只怕愿意投银钱于钢铁行业的商人就更加的少了。” 周学熙这句感叹,也是出于公心,煤铁乃这个时代的立国之本,他所以投身于滦州煤矿,正是如此,而钢铁行业也是他一直向往的。 “无妨,如此一来,只不过少进口洋钢铁罢了,我们自产的钢铁还是有出路的。总有水泥无法取代的地方,比如铁路,比如机械。” 水泥船对于世界的影响还是有分量的,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视而不见,毕竟钢铁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,能够省下钢铁用于别处,这水泥船就永远有用武之地。 可想而知,整个世界的水泥工业将会来上一次井喷,水泥价格将会先扬后降,而钢铁价格则会先降后扬。 钢铁需求下降,投资钢厂的变少,钢铁价格自然会后程发力,陆续上扬,用水泥技术的革新来阻击一下欧美的钢铁冶炼水平,真好。 你们搞水泥,老子偷偷搞小高炉,然后搞超越时代的大炼钢,搞后世那种恐怖的大型钢铁工业。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,章节更多,支持作者,支持正版阅读!)